发布时间:2018-11-26作者:点击: 次
一、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?
药品不良反应(Adverse Drug Reaction 简写ADR),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。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引起的,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。
二、为什么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?
各国的新药审批主要依据动物实验和部分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,动物和人在生理、病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;而且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样本量有限 (500~3000),观察时间短、病种单一,多数情况下排除特殊人群(老人、孕妇和儿童),因此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、迟发性反应、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难以发现。有些问题必须在大面积人群使用后方能发现。因此,许多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,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还是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,故应警惕药品的不良反应,尤其应警惕新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。
三、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?
从总体上来说,药品的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、器官、组织,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表现很相似,如表现为皮肤附件损害(皮疹、瘙痒等)、消化系统损害(恶心、呕吐、肝功能异常等)、泌尿系统损害(血尿、肾功能异常等)、全身损害(过敏性休克、发热等)等。
四、出现了药品不良反应,怎么办?
患者只要使用了药物,身体出现不适,就应该考虑是否与药物有关,并尽快找到专业的医务人员,将自身疾病及用药的情况告知医生,并将自己的顾虑一并告知医生,再由医务人员进行进一步判断及处理。一般情况下,如果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,及时停药确实能改善症状,但有些特殊药物不能随意停药,随意停药可能导致撤药反应,如正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患者,如突然停药可导致严重的撤药综合征,故在做出停药的决定前,最好经过医生的判断。医生在判断后可能会给予相应的处理,如停药或规律减量直至停药,使用抵抗不良反应的其他药物,或有助于药物排出体外的药物等。
五、所有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?
是的,药品不良反应是难以预测的。因为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药品因素和非药品因素,前者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、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影响等,后者包括患者的种族、年龄、性别、遗传、个体差异等。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,有的人反应轻,有的人反应重,有的人有这种反应,有的人有那种反应。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、质量不合格的劣药或用药不当,才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,事实上许多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,也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。
六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范围有哪些?
按照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(卫生部令第81号)》的规定,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范围包括: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;其他国产药品,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。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,报告该进口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;满5年的,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。但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,为避免漏报,上报原则为“可疑即报”。
因此,患者在服用药品前,应该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中适应症、用法用量、不良反应、药物相互作用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介绍,服用药品一定遵守说明书的规定或医嘱,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