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园地

您的位置: 首页>健康园地>健康宣教

处暑丨早晚渐凉易伤阳,中医养生正当时

发布时间:2021-09-07作者:欧逸丝点击:

分享到:


中/国/传/统/二/十/四/节/气
















节气




      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。处暑即为“出暑”,是炎热离开的意思。处暑的到来,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,暑气渐渐消退,由炎热向凉爽过渡。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(俗称“秋老虎”)影响,处暑过后仍有一段时间的持续高温,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。

      节气是我国古代先民根据气候变化进行区分、命名的,具有很强的时令性,对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。

      那么在处暑节气,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生活以适应自然变化?什么样的养生方式更适合当前的季节特点?今天,小编就请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(原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生殖中心)中医科的医生作讲解。





“秋老虎”

天气渐凉



      处暑,意味着盛夏已经过去,天气开始凉爽。但在广西,由于地处南方,仍会有一段时间的余热。民间常把处暑后的炎热称为“秋老虎”。

      但“秋老虎”毕竟与三伏天不同,早晚温度已不如盛夏时节那样高,呈现出日夜温差逐渐加大的趋势。尤其在雨后,更让人觉得凉爽宜人。但刚从盛夏过渡到秋凉,切记不能贪凉,以免伤阳。







避食寒凉

温养脾胃



      中医认为,处暑时节应注意脾胃。脾胃为后天之本、气血生化之源,“内伤脾胃,百病乃生。”

      脾胃养生非常重要,一方面,要注意饥饱适宜,切勿暴饮暴食;另一方面,在夏秋之交一定要避免过食寒凉瓜果,最容易伤损脾阳,导致脾阳下陷而成腹泻,兼会导致湿浊弥漫,苔见白厚或厚腻。





收殓暑气

平和情绪



      《内经》有云: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”。什么是“容平”? “容”的本意代表房屋,表示容纳、包容,引申义为从容。在阳气极盛的夏三月,阳气升浮。到了秋三月,天地之间阳气收敛,把升浮的暑热之气向下敛降,为冬季闭藏阳气做准备。“平”指平安,平静。容平,指阳气收敛而归于平静,气机平和舒顺。夏应于心,心属火。夏三月,心火旺盛,心神外浮。进入时节,要让我们的内心火气收敛下来,使之静而安宁,从容不迫。

      从“容平”我们知道,进入处暑节气,我们要收神敛浮越的心气,使之舒畅和顺,沉稳内敛,宽容平和。此时应避免发怒,静心养神。




暑热未消

春捂秋冻



      处暑时正值初秋,此时暑热未消,因此添衣时可遵循“春捂秋冻”的养生原则,不宜一下子添得过多,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宜,可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。秋冻有两大好处,一是可以帮助收敛阳气,使暑气多多收敛;二是提高人体的正气,从而增高抗寒能力。

      同时,不宜再贪凉而过度使用空调、电扇,以免寒邪外袭,诱发关节炎、肩周炎、痛风等慢性病发作。

      此外,肺炎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在夏秋季节交替时发作,对正气较弱的老年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。




养阴清热

润燥止渴



      秋应于肺,天气变凉,肺气当令。肺喜凉而恶燥,当天气真正变凉后,可适当吃些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之类的食物,比如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百合、莲藕、荸荠、甘蔗、梨子等,都适合于养肺。

      另外,肺的用味是“酸”,因为酸有收敛之功,若进入处暑时节,仍感觉心气浮躁,或心火上浮,或易于失眠、发脾气、烦躁,可适当用酸味以帮助收敛浮火。比如可适当吃些酸嘢、醋、柠檬、百香果等,以酸收敛阳气,勿使之上浮为患。





姜疗养生

正逢其时



      随着暑热渐消,阳气减退,一些人的风湿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出现复发的情况。

有没有适合这个时节的中医养生治疗项目?

      有!我院正在开展的隔姜灸,就适合这类人群在初秋时节选用。

      隔姜灸以艾绒和姜作为原料,两种常用的中医药材,合在一起能起到1+1>2的神奇作用。

      目前,我院推出了隔姜灸优惠套餐,单次治疗价格约130元的隔姜灸,现实行买3送1。也就是不到400元,就可以享受到4次专业的中医姜疗服务。是不是很划算?赶紧跟兄弟姐妹们约起吧!预约方法是关注“广西生殖医院”微信公众号,预约中医科门诊哦。




预约挂号

留言咨询